由:

成熟公司的战略特征仍然是无法掌握——有些人甚至说无法理解——选择的经济学。它特别突出了发生在成熟企业(如制成品)内部的[1]技术-技术、[2]经济和[3]社会组合之间尚未解决的关系。

哈耶克(1937)已经解释说:“既然均衡是一种行动之间的关系,既然一个人(这里是董事会)的行动必然在时间上相继发生,时间的流逝就不可能排除在有意义的均衡理论之外。”拉卡托斯(1970)提出了一种语境化,他说,既然我们根据另一种理论来取代一种理论,我们就不应该考虑孤立的理论,而应该考虑“科学研究计划”中的一系列理论。圣吉(1990)果断地宣称,系统思维是西方文化中普遍存在的“还原论”的哲学替代品,包括对复杂问题的简单答案的追求。最近,Noteboom(2010)将一种描述限定为“核心解释原则,周围环绕着辅助假设的保护带”。

可以说,迟来的问题是在上述三个“构建模块”之间确定一个层次结构,并随后阐明一个逻辑处方。事实上,私下里,实践者们越来越多地承认,颠覆性创新源于技术-技术成分的转变。同样地,能力原则被提倡为最好的,以达到选择的经济学;然而,他不断被批评不够听话。

我们建议统一这两个原则,用颠覆性的能力扩展能力库。首先,这将确定致力于这一最重要的变化维度的知识范围。随后,它将机械地减少抽象级别,并通过同样的方式增强它们的工具意义,包括将每个数据库分配给特定的目的。此外,最重要的是,这些回忆起来的能力清单揭示了一个更大的结构,因为这种事后的新分类最终揭示了一个系统性的经济现象。实际上,我们建议建立零级能力,即“企业初期的竞争优势”,“在最佳实践中修改”的普通能力,“替代、改造它们”的动态能力,以及“重新配置它们”的颠覆性能力。

调和候选创新方法

1.在技术-技术方面,克莱顿·克里斯滕森(1997)证明了“成功、杰出的公司可以把所有事情都‘做对’,但仍然会失去市场领导地位,甚至失败——因为新的、意想不到的竞争对手崛起并接管了市场。”按照这种思路,克莱顿解释说,公司的技术轨迹正在变得过时,因为一个新的轨迹正在以新的经济模式的形式,在一夜之间从“低端市场”出现,使市场所有者陷入困境。

2.在组织方面,随着彭罗斯(1959)提出的入门思维,大卫·提斯(1997,2017)认为生产功能是相当枯燥的,并证明在应用能力原则时可以选择智力僵局。简而言之,有形和无形的资源,以及更多的资源,将自身提升为能力。因此,普通能力允许“把事情做好”(效率),而动态能力允许“做正确的事情”(创新)。

3.这两种理论都享有压倒性的共识和赞赏,尽管它们都具有持久的“抽象”和“实用性有限”的特点。事实上,实践者对两者都表示赞同,但没有在数量上标明任何一个。根据我的假设,这两个原则属于同一机制,因此都是解决方案的一部分。因此,必须加以调和。

破坏性创新能力=技术路径依赖

4.关于颠覆理论,我们现在已经习惯了“幸运的企业家”可以从老牌企业手中接管市场。从技术上讲,这意味着我们可以找到一个连续体,但从经济上讲,所有权发生了转移。这个过程变成了“新的能力之手”,组织起来“对抗”老牌公司(Christensen, 1998)。事实上,老牌企业的创新记分卡最终会显示出一个“硬核”。学者们称之为路径依赖,这是在中断阶段被挑出来的。熊彼特(1934)已经告诉我们,“经济上的完美和技术上的完美不需要,但经常会发生分歧,不仅因为无知和懒惰,而且因为技术上的方法较差[…]。在这一点上,经济因素与技术因素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关键的是,实践者需要一个新的行动剧目来隔离路径依赖,即破坏能力。

5.关于能力理论,像Ambrosini和Bowman(2008)这样的研究人员支持“虽然许多领域解决了与变化相关的问题(例如。组织学习、认知、创新……)除了动态能力视角之外,没有哪个视角特别关注企业如何随着时间的推移改变其宝贵的资源,并持之以恒地这样做。”然而,温特和纳尔逊(2002)提醒我们,在“印象主义的能力水平谜题”中,对能力的重复强化似乎隐藏着一个秘密,一个被困在奇异之中的不透明的含义。“真正的行动者根本不具备基于优化的理论赋予他们的巨大计算和认知能力。决策违背了理性的基本原则,有时甚至近乎荒诞。”“创新核心”的颠覆性能力旨在解开哲学上的奇异之处。

6.不幸的是,到目前为止,经济现实并不一定执行这些方法的逻辑结论和技术完整性,而是服从于经济观点的执行(熊彼特,1934)。一种可能的说法是,零水平、普通和动态能力本质上是经济能力,而颠覆性能力本质上是技术能力。为了防止落入幸运的企业家手中,从业者需要通过隔离公司的颠覆性能力来克服这一奇怪的顺序,这种能力将有助于感知、抓住和重新配置。

系统的经济现象在四种能力的连续实体化过程中展开

7.在Nelson和Winter上,解路径可能包括一个稳态或一组稳态。但是对[…]行为假设的承诺并不依赖于稳定状态的实现。[相反],建模者通常试图分析在大致偏离平衡的情况下的行为和现象。Edmund Hesser(1859-1938)说的是“纯粹意识”,它可以通过“现象还原法”来达到;这是一种方法,在这种方法中,所有关于现象的事实知识和合理假设都被搁置一边,从而可以分析其本质的纯粹直觉。

8.这就是颠覆性创新及其困境根植于企业现象的地方。所有这四种都放大了一种有机的、系统的经济现象,这种经济现象由零水平能力[Nelson和Winter, 2002]、普通和动态能力[Teece, 1997-2020]和破坏性能力[Chenevier, 2021]组成。困境成为现象范式;后者承载着一段时间的流逝,参考无限(Collis, 1994)。

9.这种思维模式绝对是乐观的,它打算在“最后一件事”的前提下,把一个经济现象(你是董事会成员吗?)的结束理解为黑板时间,以重新配置技术编排。

作者简介

亚历克斯Chenevier

创新策略教授Alex Chenevier
间断创新专家,论文外部顾问,David Teece
曾任东京销售总监[Web 1.0]和伦敦金融城美国运营咨询公司副总裁助理[金融业务]。
现在是Managitech公司创新培训和诊断咨询公司的创始人。总部设在里昂。

参考文献

Ambrosini, V.和Bowman, C.(2009)“什么是动态能力,它们在战略管理中是有用的结构”,国际管理评论杂志

克里斯滕森(1997),《创新者的困境》,哈佛商学院出版社

科利斯D. J.(1994),“组织能力的价值”,战略管理杂志

哈耶克(1937),《经济学与知识》,《经济学》新编,第4卷,第13°。

拉卡托斯(1970),《科学研究方案的证伪和方法论》,载于I.拉卡托斯和A.穆格雷夫(《批评与知识的增长》,剑桥大学出版社

纳尔逊,R.-R。,Winter S., W., (2002), “Evolutionary Theorizing in Economics”, Journal of economic perspectives

Noteboom, B.(2013)《组织与经济中的学习与创新》,牛津出版社

彭罗斯,E.(1959),“企业成长理论”,牛津出版社(2013,Pitelis, C.)

熊彼特(1934)《经济发展理论》,哈佛大学出版社,马萨诸塞州剑桥

(1997),动态能力与战略管理,战略管理杂志,18 (7),533-537

Teece, D.(2017, 7月18日)“战略更新和动态能力”:管理不确定性、不可逆性和一致性

特色图片来自Unsplash